会场全景.JPG

11月17日上午,由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新闻出版局)主办、山西出版传媒集团承办的山西出版数字化转型发展研讨会在太原召开。这次会议旨在研究和探讨新技术变革趋势下和“十四五”发展机遇期,出版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的方向、路径。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夏祯,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胡彦威,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荆作栋,山西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柳树林、副总经理王长征,山西传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毋东明等领导专家出席此次研讨会。省委宣传部出版处,省内《英语周报》社、《语文报》社、《学英语》报社、《山西建筑》杂志社、校园心理杂志社,集团本部职能部门及集团各出版单位、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山西新华书店集团、山西书海传媒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业务骨干人员、编辑等70余人参加会议。本次研讨会由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荆作栋主持。


夏祯.JPG

▲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夏祯出席会议并讲话。


胡彦威.JPG

▲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胡彦威出席会议。


荆作栋.JPG

▲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荆作栋主持会议。


柳树林.JPG

▲山西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柳树林围绕“中国知网(CNKI)助力数字出版高质量发展”进行专题发言。


毋东明_看图王.jpg

▲山西传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毋东明围绕“大数据赋能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进行专题发言。


山西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柳树林和山西传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毋东明分别围绕“中国知网(CNKI)助力数字出版高质量发展”“大数据赋能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进行了专题发言,介绍了同方知网和传世科技近年来数字化发展的特点和模式,阐释了数字环境下出版角色的转变,从知识服务升级、出版大数据平台的建立及应用等方面,对传统出版的数字化转型提出了建议。

会上,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出版业务部、投资与对外合作部负责人介绍了山西出版数字化发展规划情况和山西出版信息化发展规划情况。《英语周报》社、《语文报》社、《学英语》报社、《山西建筑》杂志社,集团所属各出版单位、报刊集团和书店集团的主要负责人介绍了本单位数字化转型的基本情况,并对“十四五”出版数字化转型发展方向路径进行了交流研讨。

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夏祯在总结发言中强调,大力发展数字出版、融合出版,不仅是落实党中央宣传工作方针部署的政策要求,更是面对市场做大做强主业的发展要求。此次围绕山西出版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研讨即是推动山西出版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举措。各单位要牢固树立起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思维意识,以“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指导工作,充分利用出版数字化转型政策红利,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加快复合型人才队伍的培养步伐,切实推动本单位数字化转型实现突破,带动山西出版数字化转型发展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山西出版传媒集团积极推进数字出版、融合出版,完善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积极推动组建新的数字传媒公司,集团ERP系统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问导网”“新华e平台”等线上传播阵地品牌彰显,并在疫情期间为全省“停课不停学”作出了重要贡献,重点实施了“VR党建书房”、《叽哩与咕噜》等一批重点转型融合项目,在数字化转型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十四五”期间,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将加快推进数字化步伐,以新技术应用为基础,以优势资源开发为核心,以组织结构调整为纽带,以重点项目建设为牵引,整合数字出版资源,尽快补齐自身短板,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推进山西出版数字化,不断增强山西出版核心竞争力,努力开辟山西出版数字化转型发展新格局。


6月22日上午,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民法典》专题学习会议。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贾新田主持会议。集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集团本部中层正职和主持工作副职共计20余人参加了学习。

微信图片_20200624154723.jpg

会议首先由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胡彦威领学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随后邀请山西华炬律师事务所温丰华律师对民法典进行讲解。温丰华律师主要围绕民法典的颁布背景、民法典的伟大意义、民法典的结构组成及30个民法典的亮点进行详细解读。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也是“保障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开创了我国法典立法的先河,在中国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民法典编纂充分吸收了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民事立法和实践经验,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顺应了时代发展,切实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法治需求。民法典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法,与集团生产经营、改革发展等各项工作息息相关。

学习民法典.png

贾新田同志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重大立法工程,集团各级党组织要把民法典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民法典,学懂弄通民法典核心要义,切实把民法典知识应用到集团发展实践中。要加强法律知识学习,牢固树立法治思维。除集中学习外,要在会后主动自学,特别是要针对物权、合同等与集团经营管理联系密切的内容进行重点学习。集团审计法务部要在近期举办一次法律专题培训,同时加大对集团干部职工的法律知识日常培训,研究制定培训相关计划,做到法律知识定期学、经常学、反复学,做到法律培训常态化,将法治思维充分运用到集团经营管理中。要切实加强民法典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加强各单位各部门对民法典的宣传贯彻工作,在全集团开展民法典宣传学习,加强理论研究阐释,让民法典走到职工身边、走进职工心里,推动民法典宣传教育在集团全覆盖。要对集团所签订合同开展一次专项审查,进一步排查潜在风险点,推进风控、内控与合规管理一体化,切实增强识别和防控风险的能力,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不断推进集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集团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来源:山西出版传媒网

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发挥品牌出版引导力,做强、做优主题出版,“新时代主题出版新思路”研讨会于2019年9月22日在山西太原隆重举行。

中国韬奋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聂震宁,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周蔚华,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张志强,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万安伦,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崔波,山西大学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晓哲,浙江人民出版社党总支书记、社长叶国斌等专家学者围绕研讨会主题,与山西出版人齐聚一堂,共商出版。

微信图片_20190923195508 (1).jpg

本次研讨会在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指导下,由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主办,《编辑之友》杂志社承办,是山西出版领域一次高层次的盛会。与会嘉宾围绕新时代主题出版的新思路展开,从主题出版的内容、本质、类别、思路等方面回归出版本质,剖析主题出版应有之义,探索主题出版新路径,为山西主题出版增添声音,拓宽思路,提供启示。

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夏祯,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贾新田,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胡彦威,集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赵东军,省委宣传部相关处室领导,集团所属各出版社单位领导、中层干部及骨干编辑人员共13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由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雷俊林主持。

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贾新田在致辞中指出,山西出版传媒集团把主题出版提升到顶层设计的战略高度,竭力优化出版机制,努力践行工匠精神,以“六个围绕”和“三个第一”做强主题出版,开拓主题出版的新局面,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夏祯在研讨会上表示,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召开本次研讨会意义非凡。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在重点选题、项目资助、宣传推广等方面为新时代主题出版做了很多工作,使山西主题出版朝着精品化、高水准、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夏祯高度肯定了山西出版传媒集团、《编辑之友》杂志社在主题出版上的探索和成果,将大力推广和应用本次研讨会的学术成果,加大对主题出版的支持,使其既出优秀成果,又出专业人才。

主题出版是有效发挥出版的记录历史、宣传真理、资政育人方面功能的重要载体。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山西出版界推出了一批主题出版物。山西出版传媒集团的《三晋英模》《山西革命烈士家书》等或充分挖掘山西红色文化资源,围绕山西革命建设事业的不同侧面,宣扬革命建设成就,讴歌英雄模范人物,或以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光辉历程、历史变革、发展成就,引起了很大反响。本次会议期间,《编辑之友》“新中国成立70周年出版传媒专辑”新鲜出炉,是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主题出版的又一成果。

据悉,此次研讨会的学术成果会在《编辑之友》近期刊登。


研讨会精彩图集

 _11A5110.JPG

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夏祯致辞

 微信图片_20190923182502---.jpg

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贾新田致辞

 _11A5165.JPG

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胡彦威(前排右三),党委委员、纪委书记赵东军(前排右一)出席研讨会

 _11A5071.JPG

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雷俊林主持会议

_11A5157.JPG

中国韬奋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聂震宁发言

 _11A5291.JPG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发言

 _11A5332.JPG

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发言

 _11A5356.JPG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周蔚华发言

 _11A5399.JPG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张志强发言

 _11A5427.JPG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万安伦发言

 _11A5498.JPG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崔波发言

 _11A5538.JPG

山西大学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晓哲发言

 _11A5631.JPG

浙江人民出版社党总支书记、社长叶国斌发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精神,推动山西省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由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指导、山西省期刊协会主办的山西省学术期刊评价暨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于2021年6月28日在太原举办。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中宣部传媒监管局原局长李军出席会议并作主旨发言,山西省期刊协会会长孟安邦、山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处一级调研员马瑾亮及山西省近30家核心期刊主编参加会议。会议由山西省期刊协会秘书长康宏主持。


bb45692810301f88731ea49cc93ea13.jpg

山西省学术期刊评价暨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入围2020—2021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的8位期刊主编针对现有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和一些评价标准存在的问题,围绕我省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结合各自办刊实际,分别发表了意见或建议。

会议认为,在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后,举办这次座谈会很有意义。我省现有期刊199种,其中经国家出版管理部门两批认定的学术期刊129种。各学术期刊出版单位应立足中国和山西实际,积极引导学术研究,回应现实关切,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紧密服务党和国家以及山西省委中心工作和战略任务,为国家和我省的理论建设和科技发展作出贡献。


1222a4b9198cd2bedb1e54b38200a92.jpg

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中宣部传媒监管局原局长李军出席会议并作主旨发言


8285d2d1e76f8eb1965c1d82addecfb.jpg

山西省期刊协会会长孟安邦讲话


34362ff3abfbdc6f934abbb02d2b003.jpg

山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处一级调研员马瑾亮参加会议


3dd0d1abbd3265990a4fb524e0c6a6d.jpg

山西省期刊协会秘书长康宏主持会议


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中宣部传媒监管局原局长李军作主旨发言。李军在发言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和重要文章,强调要把改革评价机制作为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一项基础制度。要重点抓好完善评价制度等基础改革,坚持以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全面准确反映成果创新水平、转化应用绩效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在项目评价上,要建立健全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评价制度,完善自由探索型和任务导向型科技项目分类评价制度,建立非共识科技项目的评价机制。在人才评价上,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部署要求,关键要解决好“评什么”“谁来评”“怎么评”“怎么用”的问题。防止过度使用基于“影响因子”等指标的定量评价方法评价学术期刊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期刊。

李军指出,最近,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反对“唯论文”和论文“SCI至上”等不良倾向,避免SSCI、 CSSCI等引文数据使用中的绝对化。落实中央的部署要求,要求我们提高政治站位,从分类评价、多元评价、同行评议、实际贡献、学风建设等方面,做出根本性制度性安排。立破并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构建科学合理规范的评价体系,构建良好的科研和学术生态。


山西省期刊协会会长孟安邦感谢中国期刊协会对我省期刊协会工作给予的较大支持,他指出,学术评价对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优秀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协会将持续做好服务工作,更好地为我省学术期刊繁荣发展发挥平台作用。



195424b5575eaa9efd347240ccbd44c.jpg

来自《经济问题》《理论探索》《山西财经大学学报》《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语文研究》《编辑之友》《新型炭材料》《护理研究》的与会代表分别发言。




8b4b241bfc3ec262a294dac333473e4.jpg


与会嘉宾合影留念

1 2 3 4

用户登录


沙龙话题更多》

胡翼青,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驻院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传播理论与传播社会学。


社交媒体如何盈利:对BuzzFeed的个案研究


  在社交媒体的时代,市场化传统媒体遭遇到的最根本危机源自原有盈利模式的坍塌。1977年,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达拉斯·斯迈思(Dallas Smythe)在《传播: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盲点》一文中提出“受众商品论”,揭示了自由市场竞争环境下的媒体的经济运作机制。斯迈思指出,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在十九世纪末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之后,媒体的主要经济收入依赖于广告。这样一来,我们所有接触大众媒介的行为(读、听或看),全部成为商品关系的一环。以经济眼光来看,大众媒介内容的本质是传输给受众的一种诱惑物,目的则是招募足够的受众,并且将他们的注意力作为商品转卖给广告商。厂商利用广告,把受众变作商品,人们以受众的身份替厂商创造了剩余价值。
  
然而,社交媒体也因此同时给所有新媒体设置了一道难题,既然公众对什么新闻都不想付费,对什么明示的广告都不予理睬,那么新媒体也就不存在什么稳定的盈利模式。如果经营新闻的新媒体仍然采用旧有的二次销售模式,那它同样面临着危机。今天看来,除非它是一家像彭博那样跨界经营媒体的互联网公司,有着其他强大的盈利模式,否则它的生存仍然面临巨大压力和风险,哪怕是像脸书和推特这样的社交媒体平台。虽然病毒式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力量,但不能掩盖的事实是,这种力量并不总能转化为利润。几乎是唯一的例外,这些年来,BuzzFeed仍然能够在二次销售模式中获得迅速的增长和盈利。2006年,《赫芬顿邮报》(Huffington Post )的创始团队成员约翰·佩雷蒂(Jonah Peretti)与Eyebeam创始人约翰·约翰逊(John Johnson)一起创立了BuzzFeed。如今,BuzzFeed已经成为美国第三大新闻站点,[2]其网络包含超过200个网站,覆盖3.55亿用户,每天有来自世界各地超过1 300万的用户访问,每次至少浏览5分半钟。同时,它在盈利能力上的成功也引人注目,据悉,BuzzFeed在2014年的盈利超过1亿美元。就中国现状看,无论是传统新闻媒体的数字化转型,还是网络新闻平台的开疆拓土,在打造强传播力并且实现从传播能力向盈利能力的转化方面,尚缺少成熟的典范。因此,探究BuzzFeed为什么仍然能利用二次盈利模式立足,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探究BuzzFeed为什么仍然能利用二次盈利模式立足,请关注《编辑之友》2016年第7期胡翼青、余晓敏《社交媒体如何盈利:对BuzzFeed的个案研究》一文)

胡翼青

杨海平,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副院长。


大数据与出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种数据呈现指数级的增长。用高通总裁德里克·阿博利的话来说,“全球90%的数据量都是在过去两年当中产生的”。大数据战略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大数据也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资源。出版产学研各界都十分关注大数据背
景下的出版变革。大数据也给出版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海量的图书数据、读者数据、资本数据等,构成了庞大的出版数据资源。大数据的海量数据、多种类型、低密度价值、快速流转等特征,决定了出版企业须高度重视大数据资源,制定大数据战略计划,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优势,抢占出版市场先机。目前,国外出版企业不断深挖出版价值,逐渐勾勒出大数据背景下出版业的全新业态。相比之下,国内出版企业则更注重出版企业转型和产业重构、商业模式构建、大数据技术应用等。就出版社内部经营管理而言,运用大数据的多元化分析优势,发挥各种出版数据的价值,精准锁定目标人群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努力的方向。具体说,在出版选题策划方面,出版社从大数据中分析挖掘用户需求,进行趋势预判,发挥大数据的开放共享功能,让用户积极参与选题定题,以获得更加精准的策划方案和开源性的图书选题策划模式。内容生产上将更多地以读者为中心,对读者的阅读题材、场所、时长、强度、情绪起伏等主观感受进行量化分析,获得评价出版物各类细化指标值,依此决定作品内容的取舍增补。依据读者消费数据和阅读行为数据,可实现精准推送和按需推送,合理调整库存结构。通过对海量用户内容需求的挖掘分析,能使出版物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更具用户人气,也有利于精准营销。从出版社外部来说,利用大数据对读者心理、购买动机、阅读行为的分析,可帮助出版企业做好市场预测、行业判断、决策支持、战略选择。
 


杨海平

吴赟,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与传播学系副主任,中国新闻史学会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

 
 
大数据为出版业转型提供了新的契机


  大数据是近年来出版界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为出版业的转型提供了新的契机。大数据将会对出版产业的信息获取、内容生产、传播机制乃至整个产业价值链的重塑产生深刻影响。在新媒体崛起和媒介融合深入推进的情势下,传统出版业的核心业务、核心价值面临强有力的挑战,出版业的传统盈利模式遭到日渐明显的侵蚀,出版业的价值链和核心竞争力亟待重构。传统的时空情境下,出版业是一个注重行业经验积累、强调文化理想但缺乏科学实证的行业,这一特点鲜明地体现在出版业的市场活动中。尽管经历了时间检验、行之有效的行业规则和行业专家的知识经验在出版业界会受到重视、采纳,但传统出版业就整体而言是一个具有强烈感性化色彩的行业,长久以来出版业在洞察市场需求方面缺乏上乘表现,这种状况不利于出版业实现科学、可持续的发展。出版业引入大数据技术后,上述状况可得到本质上的改善,大数据技术所具有的结构化、动态化、科学化思维,使出版业在规避市场风险、提高产业绩效等层面获得更大的空间。
  大数据不仅是一门技术,且是一种新兴的产业模式,大数据和云技术共同建构了下一代经济的生态系统,正是在这一意义层面才出现了“一切皆信息”的论断。大数据环境下,出版界可更为精准地洞悉消费者需求和市场动态,但出版产业竞争可能随之愈加激烈,出版业与其他内容产业之间的分际也更趋淡化,大数据对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和价值链重塑提出更高要求。对中国出版界而言,这可谓新情况下遇到了老问题——出版业对大数据的利用应以行业数字化转型、媒介融合为基础和支撑。大数据的实质是更深入、广泛的数字化,并与全社会范围内的数据、信息互联互通。而中国传统出版业还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阶段,出版业想在资源、生产、营销、传播、阅读等层面充分利用大数据,实现“数据化”运作,必需的前提是深入推进“数字化”。


吴赟

崔波,浙江传媒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传媒学院编辑出版专业负责人,数字出版研究所所长。
 
大数据出版有何优势?


     大数据技术的出现,的确为出版这一高度不确定性的产业带来了生机。出版与其他物质资料的生产有所不同,虽然从事着物质实体的生产,但物质实体承载的是作品,作品是精神产物。作品能否被读者接受、接纳并喜欢,从而调动其购买欲望,促进其阅读,这一过程难以测度。
  伴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深入,大数据为出版社对消费者行为的洞察提供了可能。我们知道,只要上网,每个人都会成为数据的提供者,浏览网页、阅读新闻、发表评论等等行为都会被智能终端自动记录下来,并上传网络,存储下来。人们的一切所思所想,在网络上都可以数据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出版单位通过大数据技术对用户阅读行为、特征及购买记录、图书资讯、章节访问等数据进行获取也就轻而易举了,为后续分析和捕捉读者的阅读兴趣和爱好,策划出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的选题,实现出版社选题内容和流程的创新打下基础。
  大数据对于出版社生产方式的改变,可谓是既有表象又有实质:一是促进选题方向朝着更为精准的方向迈进;二是图书潜在读者被调动起来,转变为显性的购买者;三是在云环境下诸多出版要素协同发力,改变出版业态。
  首先,大数据使出版社的选题策划精准化。传统选题采用的主观推断模式,一般很难精确判断读者的需求,也容易造成市场定位不准确的情况。当然,出版社为避免选题的盲目性,常常采用“提前征订法”这种选题预测手段,该方法将已具雏形或已备书稿的待印版,向发行业和读者通报。把书名、内容简介、出版日期、总字数、价格等报到社会上,看反馈的征订数。如征订数值与预测数值之比在15%~20%左右,即可认为预测相对准确。这种方法一般是对已具雏形的书稿的市场预测,具有相对的准确性。但以预测为核心的大数据的出现,不仅可以预测雏形图书的市场情况,更可以在选题策划之前,对记录用户评论、购买等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具有市场的热门话题,推知读者兴趣,进行趋势预判,这对选题策划中预测读者阅读兴趣、改进用户体验、优化营销策略等方面有很大意义,也可在海量数据库中查找同类出版物的出版与市场情况、选题撞车和跟风情况。运用大数据预测选题的方式将极大提高选题效率,减少出版浪费。
  其次,大数据技术有助于图书的营销。在线数据是驱动数字营销成功的燃料。通过挖掘在线图书售卖中的强弱关系数据,可将图书营销中潜在读者这一弱关系的以往购买行为,与产生实际购买行为的读者这一强关系形成勾连,从而激发弱关系向强关系的转化。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大数据技术改变了出版业态。在大数据所支撑的云环境下,内容云、出版云、产品云、渠道云、服务云构成了云出版系统中缺一不可的五大子系统。但云出版环境下的各子系统不都是按照整体一块的方式存在,也不都是按照等级结构的方式存在,而是有许多不同的、有差异的系统存在。其内容、产品、数据、标准等,目前大多以碎片化形式存在。用哲学术语讲,是一个个破碎的系统,但破碎并不等于破坏,破碎性强调的是在系统中并不存在刻意支配系统运行的统一的普遍适用的规律。正基于此,系统内部之间的沟通和协商是必要的。其协同效应的主要表现是各子
系统明确定位,合理分工,有效协作,各方资源得到合理分配,共同研究解决行业标准、版权保护、利益分配等难题。
崔波


施勇勤,上海理工大学教授,上海理工大学出版与数字传播系主任,传媒管理博士,数字出版与传播硕士点负责人、出版专业硕士点负责人。
 

大数据为出版业带来哪些优势?
 

  随着互联网海量数据的剧增而形成的信息冗余现象,使得企业家和消费者迷失在数据的汪洋之中。而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力图在数据荒原里开疆辟壤,在数据汪洋中浪里淘金,以图另辟蹊径或发现奇珍异宝。如果把知识生产构建分为数据采集、信息整理、知识生产三阶段的话,那么数据就是原材料,随机而庞杂;信息则是半成品,从数据加工而来;而知识则是产品,从大量的信息之中凝练而成。对传统出版而言,数据收集和信息整理由作者完成,出版社则处在知识生产这一终极阶段。但随着互联网和终端设备以几何倍数增长的速度创造了海量数据,使得当今社会淹没在数据信息的海洋之中,身处信息时代和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的这一历史节点,已不容置疑地把各行各业全都卷入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智能社会等信息社会发展进程的洪流之中。信息暴增是信息社会的必然结果,却给信息加工和知识生产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如何从海量数据中除去冗余无效的数据、如何给数据降噪、如何判断有价值的数据,非一人之力可为。这也是处在第三阶段——知识生产阶段的出版行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应该看到,大数据可以提供作者、读者的用户行为和偏好,可以构建读者阅读需求和作者创作的信息桥梁;而这点正是传统出版稀缺的信息资源,也是出版价值链中的瓶颈。因此,基于大数据的出版对出版行业来讲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也是出版业变革和崛起之机。首先可消除作者和读者间的信息屏障,有利于出版社寻找目标消费者;其次可对读者的阅读偏好趋向进行预测,有利于选题策划工作;第三可获得读者和消费者的立体数据,有利于多元化经营和融合出版;第四,大数据本身就是一种新的资产——“数据资产”,有利于出版资本的多元化运营。

施勇勤
期刊栏目

品读更多》
读编互动更多》


名家微信更多》

微信号:bianjizhiyou
扫描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