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品读
郝铭鉴:易中天需要三种编辑

作为作者,易中天是很有代表性的。他从自发投稿开始,如今已是名满中华,达到了一个写作者的理想境界。易中天的成功,当然有种种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编辑的激励和扶持。综观易中天的写作历程,我以为他需要三种编辑。

当易中天还是无名之辈时,最需要的是王一纲。易中天的第一次投稿,便是投给王一纲的。你还不知道王一纲是谁吧,他是上海文艺出版社的一位资深编辑,以判断力强著称。王一纲其实并不认识易中天,而且易中天投给他的,只是一份关于《文心雕龙》美学思想的提纲,并不是已经完成的稿子。王一纲的可贵之处在于: 他既没有因为投稿者是个陌生人便置之不理,也没有因为投来的是份提纲便随意应付; 恰恰相反,这位资深编辑恪守编辑的职业道德,逐字逐句地认真审读,并写下了审读意见。他认为投稿者是熟悉《文心雕龙》的,而且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正是王一纲的这一判断,为易中天处女作的出版,亮起了第一盏绿灯。易中天如果没碰到王一纲,我想,凭着他湖南人的倔劲,以后仍会顽强地冒出头来; 但一个作者一开始便碰到王一纲这样的编辑,不能不说是一种幸运。

当易中天的著作还没表现出市场效益时,最需要的是赵南荣。赵南荣也是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编辑,他和易中天打交道时,还是一个毛头小伙子。仿佛冥冥之中要接受一场考验似的,赵南荣早期给易中天编的几本书,全是亏本买卖。第一本《〈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亏本,尚在意料之中; 第二本《艺术人类学》仍然亏本,只能勉强找出一点理由;第三本上下寄予厚望的《读城记》,竟然也叫好不叫座,让人大跌眼镜。记得易中天有次到出版社做客,坐在一张小矮凳上仰天长叹:“什么时候才能让你们挣点钱呢? ”面对着这样一位一亏再亏的作者,赵南荣却始终充满信心,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不抛弃不放弃”,一面亏本出书,一面继续约稿。我想,易中天如今洛阳纸贵,肯把自己的书都交给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其中显然是有着感恩的成分的。

当易中天的写作进入旺盛期时,最需要的是金文明。金文明是典型的学者型的编辑,他参加过《辞海》《汉语大词典》的编纂工作,做过一家出版社的总编辑,现在是《咬文嚼字》的编委。易中天自从在“百家讲坛”一讲成名以后,演讲和写作任务应接不暇,著作一本接着一本问世。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写作态度严谨如易中天者也不例外; 值得庆幸的是,易中天的不少著作,最后都经金文明审读。金先生不但纠正了“手民误植”,还发现了一些极为隐蔽的作者疏漏。比如在《易中天读史》卷三中,原稿写的是曹操杀掉孔融以后,陈尸街头,无人敢去收尸,偏偏有一个名叫习脂的,大白天抚尸痛哭,惹得曹操大怒,差点把他杀掉。金文明读到这里,觉得“习脂”这个名字和自己的记忆不符,连忙查找资料,结果在《后汉书·孔融传》中查得,此人果然不叫“习脂”,而叫“脂习”,从而避免了一个差错。

王一纲、赵南荣、金文明,只是三个普通的名字,但它们代表着三种可贵的编辑品质。“王一纲”代表着判断眼光,“赵南荣”代表着文化追求,“金文明”代表着把关能力。有了判断眼光,你才能发现更多的优秀作者、优秀稿件;有了文化追求,你才能保持头脑的清醒,不被市场牵着鼻子走;有了把关能力,你才能得心应手地驾驭稿件,继承追求“善本”的文化传统。一个有事业心的编辑,应该努力集三者于一身。我相信,只要编辑队伍中有更多的王一纲、赵南荣、金文明,作者队伍中就一定能涌现出更多的易中天。


微信号:bianjizhiyou
扫描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