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库
刘俊+胡智锋:当前媒介融合时代的电视活力
电视台:进行组织重构的电视台可以依然保持活力
 
  媒介融合时代,所谓“融合”本身就意味着非此即彼的“二元判断”并不适宜,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最终会相互交融,难分彼此,这将是未来媒介融合时代的发展趋势。在我国,电视台存在样态的发展从来都是动态的、不断调适的:最初电视台更多地作为原始的播出平台存在;随着电视业发展,“制作+播出”成为电视台的存在样态,这又经历了“节目为主导→栏目为主导→频道为主导”的过程;如今,媒介融合时代,电视台又面临新的存在样态的调整,这就需要摸索新的组织方式。这其中,特别要打破传统电视生产部门与新媒体部门的区分与界限,将两大类部门的人员调配和运行机制相融合。电视生产部门中既要有传统的电视人才,也要有新媒体人才;既需电视人才了悟新媒体运作的理念与方式,也需要新媒体人才懂得电视表达的思维与手段,两类人才在内容生产中最终合二为一。电视台可转变为全媒体集团,按融媒要求分出不同部门,各部门既有电
视生产的任务,也有新媒体生产的任务,二者交融才得以创作出最终产品,获得价值。总之这是一个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根本逻辑。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的电视台作为具有特殊身份背景的存在,一级电视台与一级政府直接挂钩,其强大的政治和社会资源与地位,绝不可小觑,这种资源和地位在非特殊情况下也难以撼动。因此,电视台如果能切实做到上述思维、惯性与行为方式的转变,并在媒介融合时代里主动而成功地转型,转型而成的全媒体集团,可有效保障电视台的功能、价值与活力。毕竟,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普通民众的观念里,较之于新媒体,传媒机构如“中央电视台”“CCTV”的标志依然被视为传媒领域的代表性符号,中央电视台的人员、节目、活动依然被视为一种极具号召力、吸引力和向心力的品牌。
  从步入网络新媒体时代至今,虽时有民众通过网络发表对类似“中央电台”“CCTV”的调侃,但对普通民众而言,品牌电视台的认知度和影响力,似乎并未有太大的下降;反倒是因品牌综艺节目和电视剧等的频频推出,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江苏卫视等传统媒体的认知度和影响力常有间断性的提升。


刘俊,中国传媒大学讲师,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现代传播》责任编辑,博士;胡智锋,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现代传播》主编,博士生导师。


微信号:bianjizhiyou
扫描二维码关注